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基础研究计划是学校基础研究领域两大核心资助渠道,其立项情况直接反映单位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资助项目122项(重点项目1项),立项资助项目数量较上年增长15.1%,获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再创学校历史新高。8月22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拟立项项目,我校共有49项入选(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立项总数较上年增长28.9%。这两类基础研究项目立项数均创历史新高,表明学校在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理论探索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青年项目方面,获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73项、江苏省青年基金40项,省优秀、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显示学校青年科研人员正逐渐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此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美国白蛾地理扩张中取食选择落羽杉的味觉感受机制”,由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郝德君教授牵头,该研究从行为生态与分子机制层面揭示外来入侵物种的适应性演变,对林业病虫害防控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热化学转化的农林生物质高效碳封存理论与方法研究”,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登宇教授主持,聚焦生物质碳封存技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路径。田丹教授主持的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仿生COFs催化剂结构调控及三相界面催化机制研究”,则属于新材料与催化交叉领域,旨在通过仿生设计开发高效催化体系,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潜力。
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瞄准林业行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布局基础研究。近年来,学校实施“基础研究攀登计划”,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在林木生物育种、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以竹代塑、生物质先进功能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产出了一批原创性成果,为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储备。近年来,学校新增林木遗传育种、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科学学科在US News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中连续2年排名全球第一,现有10个ESI全球机构排名前1%学科,其中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进入全球机构排名前1‰。
国家自然基金和省基础研究计划立项数稳步快速攀升,是学校、学院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标志着学校基础研究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优化科研管理机制,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营造更有利于原创探索的科研生态。未来学校将继续立足林业、生态和材料学科特色,以基础研究为引擎,力争在前沿理论、原创技术和关键核心领域实现更多突破,推动科研创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更多南林智慧。
科技处
2025年9月1日